惊艳时光的非遗记忆——肖顺瑜的婉转清音
一曲清音唱尽人生
一种技艺展现坚守
婉转川音,演绎乡情
沉淀岁月,美丽时光
让我们走进
四川清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肖顺瑜
肖顺瑜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清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36年12月,四川遂宁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2年毕业于川北遂宁军分区供卫队,53年转业任西南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并学习四川清音。55年任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曲艺队清音演员。曾多次在全国、四川省获奖。代表作品有《思凡》《出北塞》《贵妃醉酒》《黛玉葬花》等。
高亢洪亮的声音
婉转优美的唱腔
引人入胜的故事
将旧时光一一铺展
使人沉醉
四川清音曾有“唱小曲”的别称,因演唱时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叫“唱月琴”“唱琵琶”。它形成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一直在四川省汉族地区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四川清音演出时由一位演员执檀板击节站唱,琴师或小乐队在旁伴奏,有时还兼作帮腔。除单曲体唱腔外,四川清音还有“月调”“背工”“马头调”等联曲体唱腔。形成板式变化体的“汉调”和“反西皮”,其中有许多省外的民歌小调,也吸收四川民歌的唱腔,还加入川剧的“反西皮”“七句半”等,以及四川扬琴自己的“月调”“平板”“半边月”“垛子”等,共计二百多个曲牌。保留曲目达百余种,其中既有《尼姑下山》《昭君出塞》《思凡》等传统作品,又有“五四”后在新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佃客苦》《双探妹》《小丈夫》等新作品。2008年,四川清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肖顺瑜早年演出的剧照
肖顺瑜是四川清音“下河调”流派著名琴师罗俊的传人,她完整的继承了四川清音这一传统艺术的技艺,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公认的有影响的四川清音艺术家。
从青少年时代起,独具魅力的四川清音便深深吸引着肖顺瑜,那时她就对广泛流传于四川城市和农村的四川清音情有独钟。1950年,年仅13岁的肖顺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北遂宁军分区部队卫生队学习。1952年因声音甜美,极富表现力而被调至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一年后,她放弃了当时令人羡慕的播音员工作,凭着一腔热爱跟随清音艺术家琴师罗俊去学习唱四川清音。
罗俊从“一板三眼”的基础开始教肖顺瑜,等到她会了后再让她慢慢合琴演唱。在罗俊老师的口传身授中,有悟性、才气与天赋的肖顺瑜,传承了百余个四川清音大调、小调曲目,如《昭君出塞》《思凡》《黛玉葬花》等传统曲目以及《江姐上华蓥》《家住安源》《赶花卉》等现代清音曲目。
艺术贵在推陈出新,肖顺瑜在充分继承传统四川清音的基础上,对清音声腔的改革创新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四川清音的润强手法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她还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收了美声唱法的花腔和民歌的多种声乐技巧,与四川清音的传统唱法相融合,将音域扩展,使得演唱时气息更加流畅自如,声音色彩刚柔结合,能更好的塑造和表达更多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更加适应了现代审美的需求。其运用的哈哈腔等特殊唱腔,有别于前辈和同时代的著名清音名家李月秋等,不但能表现四川清音轻快、甜润的一面,还能表现悲壮、伤感、思念、犹豫不决、亦喜亦悲等更为复杂的情感。
肖顺瑜自创和参加创作的大量四川清音新曲目,如《新娘昨天才过门》《小丈夫》《说四川》《玲珑塔》《羞月亮》等,就是对传统曲目的唱腔和润强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演绎创新的更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成为了新创四川清音中的经典节目。将四川清音的演唱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她,被誉为四川清音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从1958年起,肖顺瑜便经常应邀参加国家级、省级重大演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演唱奖、优秀节目奖,是四川省第一批被评为一级演员的四川清音演唱家。在长安剧场她还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接见,随后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全国巡演时,还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清音演员。美国、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也曾专程赴川为其录制节目,诸多音乐评论家有专题评论,均称其唱腔艺术已形成四川清音“新的流派”。
肖顺瑜指导学生
同时,肖顺瑜也深知,四川清音传承至今是历代清音艺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结果,四川清音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于是她把对四川清音的爱倾注到培养后来者的身上,长期担任教学任务,把自己的全副技艺口传心授给弟子们,对弟子们倾囊相授,数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四川清音继承人,遍布大江南北,为四川清音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四川清音曾经“大街小巷唱月琴,茶馆旅店客盈门”的红火景象也早已不复存在。传承人、传承方式,受众的审美观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门民间传统艺术的也很少,四川清音传承过程中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与尴尬,亟待传承与保护。作为四川清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顺瑜也清楚的看到了传统方式的传承在新时代的困境。
肖顺瑜指导学生
如今在遂宁,对四川清音感兴趣,唱肖顺瑜的作品,按照她的风格、唱腔走的小孩,肖顺瑜都会进行指导,她希望从幼年时就开始培养孩子们对清音的兴趣,使她们得到系统、专业的训练,能培养出一批好的苗子,将四川清音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她认为通过技艺的实践,经验的传授,理论的总结,以及科学的提升,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后继有人,才可以得到有效地传承保护与发展,让珍贵的传统艺术世代相传。
“肖顺瑜——四川清音”是2015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在记录过程中,肖顺瑜老师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太好,但面对非遗保护传承记录工作还是丝毫不懈怠,超高水准的演唱与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让记录的工作人员无不感到敬佩。
从16岁走上四川清音之路至今,转眼已经60余年。60余年执着坚守,为四川清音无悔付出,60余年风雨兼程,致力于四川清音的传承发展。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肖顺瑜正以更大的热情和更积极的行动、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谱写四川清音振新发展的新篇章,四川清音也早已融入了肖顺瑜的生命之中。
著名画家——陈志起
著名画家——陈志起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