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雅俗交融,琴香曲韵

 既有低沉浑厚之声

又有清脆嘹亮之音

四川竹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被称为“曲艺中的一块玉璞”

让我们走近

四川竹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永贵

四川竹琴,又称道琴或道情,是以唱为主,说唱故事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四川省汉族地区,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是四川省地方传统曲艺说唱艺术的代表性曲种之一。2008年,四川竹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竹琴表演

清末民初,四川各地相继成立竹琴行业组织,促进了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四川竹琴演唱流派很多,其中以贾树三为代表的“贾派竹琴”影响最大。

贾树三改变以往多人分角色唱,四五人为一组的演唱形式,创造了由一人坐唱或走唱演绎多个角色的新表演形式。并且“贾派竹琴”的经典曲目相当丰富,有《三国演义》《包公案》《白蛇传》《风波亭》等几百个唱段,其中的唱词大都典雅华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张永贵,“贾派竹琴”第三代传人,四川竹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永贵一直保存着唐代以来的演唱传统,唱腔古朴典雅,极具四川特色。代表作品有《伯牙碎琴》《何立回话》《华容挡曹》等多个作品。

张永贵竹琴造诣极高,能唱竹琴曲目一百多本。而他的一生,也如同折本中的戏文一样,充满传奇。

1933年,张永贵出生于成都一户邓姓人家,家中共有兄妹八人。张永贵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将一岁三个月的他送给成都卖菜的张家抚养,取名张廷贵。三岁时,因意外和疾病,张永贵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受损严重。等到八岁,左眼也彻底失明。

为了给张永贵日后找条活路,在他12岁时,养父张印登带他拜“贾派竹琴”第二代传承人赵幼成为师,跟随他学习竹琴。入门后,师父赵幼成为其取名“永贵”。从此,“张永贵”这个名字,就伴随了他一生。

竹琴表演工具

刚开始赵幼成教他念《卸甲封王》:“大唐江山又重兴,扫灭狼烟海晏清。一统山河新气象,双弦日月照乾坤。”张永贵没上过学,不理解唱词的意思,囫囵跟着师父念一通,两天过去也没把这四句话背下来。赵幼成为此大发雷霆,险些将张永贵送回家。

为了弥补视力的缺陷,学好竹琴,张永贵比同期的弟子更加努力。他每天五六点就起床吊嗓,还偷听老师教其他弟子的段子,积攒了一肚子唱段。张永贵嗓音好,悟性高,往往能举一反三,勤学苦练,日夜钻研之下,张永贵进步神速,令周围弟子叹服。

学艺的第二年,张永贵就跟着师父外出“跑摊儿”,在崇州,成都一带演唱。竹琴演唱曲目没有书本,全靠口传心授得来。张永贵就在跑摊期间边学边唱,在反复的演唱中将唱词牢牢地刻在记忆和脑海中,还学习了不少新的曲目,技艺越发精湛。例如《三战吕布》《汜水关》《虎牢关》等折子都是张永贵在跑摊期间学会的。

嗓音得天独厚,又记了一肚子唱段的张永贵,在跑摊期间初露头角。但凡有他的演唱,来喝茶的客人都会比平时多。平时只卖出十几碗的茶楼,最多的一次卖出了180多碗。

张永贵还曾和师爷贾树三以及师父赵幼成一起同台演出,贾派三代传人一同登台唱《华容道》。张永贵唱关云长,赵幼成唱曹操,而贾树三则在中间打板子、唱杂角。

张永贵很尊重感激师爷贾树三。他默默向贾树三学习,吸纳贾树三的长处,竹琴技艺更上一层楼。

1949年5月,张永贵正式出师。张永贵出师初期,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生活一度很艰难。后来经四川口技大师曾炳坤介绍,由街头卖艺正式进入书场坐馆。

张永贵掌握的曲目多,节奏感强,打板和碰琴的技巧全面,高音慷慨激越,低音韵味醇厚,高低音间运转自如,于是曾炳坤为其取艺名“小侠客”。

在竹琴演出时,为突出剧中人物个性,要求演唱者声腔富有变化,一人能唱出几个角色,内行称“五阴六阳”,张永贵的五阴六阳变化多样,生旦净丑以及杂角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张永贵还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贾派”竹琴模仿地方方言的艺术特色,他能够模仿的方言复杂多样,加入到演唱中,深受听众的喜爱。

更为难得的是,张永贵擅长口技,这种在贾派中极为不易的表现形式,在张永贵的唇舌手指间运用得轻车熟路,喜鹊、布谷等动物的声音被模仿出来,这让他演唱大放光彩。

张永贵在公园练习口技

一时间“小侠客”声名大噪,张永贵的名字响遍了春熙路和提督街各大书馆茶铺,大受听众的追捧。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为之痴迷,甚至为他撰写诗文、对联,以表达他们对张永贵演唱的喜爱之情。

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动,听书的人渐少。生意惨淡之下,张永贵只能另寻生路。但他对竹琴的热爱之情不减,每日都会进行竹琴练习。直到80年代左右,张永贵才重新拿起竹筒简板登台表演,“小侠客”名号再次响亮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令张永贵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一群来自加拿大,德国和新西兰等地的外国朋友曾连续一星期来听他表演竹琴,对其唱功赞不绝口。唱功能受到国内外听众的认可,让张永贵很感动。

后来,张永贵所在的茶铺被拆,他就在辗转各地巡演。只要身体许可,他就会接受竹琴表演邀请,负责地为观众演唱每一个段子。83岁时,张永贵曾感叹:“有幸啊!这么大岁数还可以唱。”

回顾张永贵这一生,饱受困苦。小时候遭受失明的折磨,学艺时忍受的孤独辛劳,后来辗转跑摊,风餐露宿,人生大起大落,低谷时甚至连一双鞋都没有。生活艰难,但竹琴给了他一线逆转的生机,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是竹琴伴随着他。

竹琴让他能满足温饱,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观众,还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名气——被文化部选为四川竹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接触竹琴开始,张永贵的生命就和竹琴交织在了一起。

张永贵很感激那些支持他的听众,他每次演出前,都会根据观众的需求提前准备好曲目。闲暇时张永贵会和竹琴爱好者相聚,谦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用张永贵的话来说就是:“感谢这些听众的支持,不然永贵藏在阴山背后出不来。”

竹琴更让他体验人生,品尝人间辛酸苦辣。张永贵没上过学,但竹琴教会了他一些书,带他看遍王侯将相,历史兴衰。张永贵开始不懂,后来就慢慢体悟了。

竹琴带他体悟人生,张永贵也将对竹琴、对人生的感悟传递给观众。他将戏中丰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百般媚相,万种风情直驱入观众心里,也向观众敞开他内心极为丰富、波澜起伏的大千世界。

漫长岁月,唯有竹琴始终陪伴着张永贵,亦师亦友。竹琴给张永贵的人生带来了转折,张永贵也成就了四川竹琴。长期练习下来,张永贵对四川竹琴有了新的认识,他借鉴扬琴的曲调,平板,在坝调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改做唱为站唱。通过身体四肢面部表情等辅助形式,向观众传达自己对竹琴的特殊理解和真情流露。

此外,张永贵不仅继承了贾派唱腔优美的特点,还将中河、下河派的唱腔以及川剧,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四川荷叶,民歌等戏曲,曲艺和歌唱的声腔形式融入其中,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贾派”竹琴特色,又具有张永贵自身艺术特色的新的声腔。

张永贵在教导学生

张永贵热爱竹琴,更希望风格多样,雅俗交融,琴香曲韵的竹琴艺术,能够在中国曲艺文化的发展中,持续不断地传承下去。他想将其竹琴技巧传授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听,愿意学,张永贵就会耐心为他们讲解,乐此不疲。

时过境迁,岁月流逝。张永贵始终对竹琴热爱不减,他用自己的挚爱,诠释着四川竹琴的辉煌艺术,展示了四川竹琴的独特魅力,传扬了四川竹琴的精华,活力和吸引力,为四川曲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张永贵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了四川竹琴艺术发展史上。

喜怒哀乐,嬉笑怒骂,唱不完的传奇,说不尽的故事,张永贵已带着他的竹琴梦溘然长逝。生命结束,但传承不止,四川竹琴记住了张永贵的音容笑貌,他对竹琴的一片挚爱之情,也将随着竹琴的传承延续下去。

  •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我思故我在——我的书画自述

  •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大道至简 ——访中华非遗网研究院院长著名风水师冀问

  •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水族非遗又“上会” 宋水仙:马尾绣“绣”出美好新生活

  •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人生犹如窑变,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邓希平

  •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赵晓波:身体力行,传承非遗

  •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冯骥才:这个时代文化的使命首先是抢救

  •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冯玉萍:梅香三度,再奏长歌

  •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上)

  •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张庆善谈田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

  •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徐述:四川扬琴就是我的生命

  •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肖桂森:作为传承人 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

  •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上)

  •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自强不息传非遗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下)

  •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当今“卫派”河北梆子的领军人——记河北梆子名家刘俊英(上)

  •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刘魁立:非遗传承人的三个关键词

  • 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张永贵:一生坎坷 挚爱竹琴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