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姑边洞玄
边洞玄(?----739年),今王均乡边村人。唐代著名女道士,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因在冀州紫云观白日升天,受到唐玄宗下诏褒奖而成为传说中的重要女仙。
史料记载
宋代陈思《宝刻丛编》引《访碑录》:
《唐敕冀州刺史源复诏》唐明皇书,在州治。
《唐述刊勒手诏碑》唐王端撰,田琦分书并题额。开元二十七年。
《全唐文》:《敕冀州刺史原复边仙观修斋诏》
《大明一统志》卷三正定府仙释:边洞玄,枣强人,自幼于紫云观出家修行,后得道,白日上升。唐玄宗御制词褒扬之碑刻,尚存于观。
雍正《畿辅通志》仙释:冀州。唐:边洞玄,枣强人,自幼于紫云观出家修行,后得道白日上升。唐元宗御制词褒扬之碑刻于观。
《大清一统志》卷四九冀州直隶州,寺观:紫云观:在州东北,一名边仙姑观。唐初建。仙释:(唐)边洞元,枣强人。自幼居紫云观,后得道,白日上升。唐元宗御制文褒之。碑刻尚存于观。
乾隆《冀州志》卷之十七仙释。唐,洞玄。姓边氏,冀州枣强人,生而风骨不凡。早弃家于州紫云观修行。清操苦节,后得仙术。开元初,白日上升,刺史原復以状闻,勒谕褒美称丹台真人。至今郡人称为边仙姑云。
寺观:边仙姑观,在州治东北紫云观,俗呼今名。按仙姑唐开元时女冠于此练真道成,白日飞升。帝闻而异之,赐玺书褚幣,命刺史原復即观所建醮,因勒制词于石,以旌云跡。今址尚存。
万历《枣强县志》卷四仙释:(唐)丹台真人,邑人边氏,女,名洞玄。生而即丰骨不凡有道气。早弃家于紫云观修行,清苦不间寒暑,复得异人授以仙术。开元初,白日上升。刺史原復以状闻,玄宗赐诏褒美,立碑于观,赠丹台真人。至今其地名边村,乡人呼为边仙姑。附:玄宗勑刺史原復诏(略)。
唐 戴孚《广异记》:边洞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宋 李昉等《太平广记》女仙传边洞玄
宋 王松年《仙远编珠》
五代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
元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明 王世贞《有象列仙全传》
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
元明杂剧《边洞玄慕道升仙》
以上七书为边洞玄列传。如果分类,或可以说有诏文、碑文、传记以及文人所撰有关边洞玄或紫云观的诗文、戏剧 等。
历史背景
李唐王室尊老子为祖先以抬高其高族地位,视为“神仙之苗裔”。所以道教是皇室家教。唐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发“先老后释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此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老先、次孔,末后释。”孔子曾求教于老子,黄老道家先于儒家为显学。而佛至后汉始传入中国。所以李唐对道、儒、释排位也符合历史。唐玄宗更是将崇道纳入科举教育体系,很多崇道措施,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这应是政治正确、政策使然。据《新唐书·百官志》:“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这还不包括大量民间居家修行者,可见道教信徒众多,其中寻仙问药之风极盛,包括皇室成员、普通百姓,或出家为道、舍宅为观;或炼丹采药,养生修仙。
天下万物之母的生命哲学观。在封建社会里,女姓在社会地位、社交范围、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多方面无法与男性比拟,故有人说,儒家所谓男尊女卑是过去长时间内男女真实写照。而道教认为阴性事物(如坤、母、地、女、雌、牝)比阳性事物更有力量。女性不仅被视为生命的给予者,而且在宇宙的创造和维持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义给女性以更大的自由空间。
有全社会的崇道社会基础,男女可实修同证,女姓也可以成为帝师(韩自明为皇帝讲法),女子可以借修道而逃避不幸婚姻(威逍遥、裴玄静)。道教贵柔守雌、男女平等、女子追求理想成为现实。
功利诉求。在边洞玄升仙事件过程中,冀州刺史源复《冀州志》和《枣强县志》记“原復”,误)关系最为密切。是源复最先向唐玄宗汇报此事,唐玄宗下发诏书,源复又将诏书刻成碑。从以前资料看,该碑至明代尚存。后又刻边仙姑雕像,至今仍存于衡水市冀州区旧城文化馆内。源复,生卒年不详,今河北临漳人。原任华州刺史,开元间被贬为泽州刺史,辗转任冀州刺史。借边洞玄升仙一事,唐玄宗接受源复的“祥瑞”报告,源复获皇帝优赏。源复作为官场老手。通过碑刻这种方式使边洞玄升仙、皇帝认可并下至褒奖一事公布于世,满足了李皇王朝正统的神圣属性(君权神授)和受上天眷顾,利于统治,又凸显冀州治下治理有方,天下和谐,有百利而无一害。皇帝诏书,可示荣崇。不愧“旧相之子,家上元元”(源复之父源乾曜,唐玄宗时曾任宰相)。有豪华家族传承,源复此举,也属自然。
演变过程
从唯物的角度说,万民共睹边洞玄白日升仙的事件,今人是不可接受的。实际上,源复创造这个神话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如果仅从“勒冀州刺史边仙观修斋诏”内容看,唐玄宗既答复源复报告,褒扬、希望源复勤政,为百姓多做实事。文中没有提及边洞玄的名字,或可认为唐玄宗从崇道信仰的角度来赞美白日上升的国家祥瑞,至于升仙者是谁并不重要,当权者给予“丹台道人”赐号已足已。之后的各种神仙书中,以传记的形式,把边洞玄层层建构,塑造成符合道家教义、仙道可信、好者可为、观者吸引眼球的完美形象。
慈悲济物,善根筑基。《畿辅通志》记边洞玄“幼而高洁、仁慈好善。每霜雪凝洹,鸟雀饥栖,必求来谷以喂之。岁月既深,鸟雀望而识之,或飞鸣前道,或翔舞后随。”边洞玄的善举使鸟雀通灵性。边洞玄十五岁就想学道,父母不同意。誓不嫁人,服侍父母去世后,因过哀,差点死掉。入紫云观,昼夜纺织,以资观用。边洞玄因有善根,故得仙缘。一心向善,经受考验。一心向道,终成正果。证明虽“仙道多途”,但“道不负人”,“为官清政同修道,忠孝仁慈胜出家,行尽这般功德路,定将归去步云霞”(谭处端)。劝善成仙,遵循人伦道德标准,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要求,能长生久视、成仙得道,积善成仙。
服饵修真,受大还丹。道教传说中成仙有炼制丹药和股食仙药之法。《广异记》《集仙录》《畿辅通志》都记边洞玄用织布换来香火、五谷之外,有茯苓、胡麻、人参等药材为常年辟谷服饵之用。只是“往往为药所苦,呕逆吐瘌,至于疲剧”。得到缓解后又“吞服如常”。这时一老叟来到紫云观,出售大还丹,称服用可长生、升仙。老人与边洞玄交谈,洞玄问价后称没有多么多钱卖丹。老人称“你自幼行善,功可顶丹药价。边洞玄从老人囊中取出三丸青黑药丸。老人说:“此丹服之,易肠换血,十五日后,方得升天,乃中品也。”老人又拿出状若桃胶,味似桃香的配药,冲水配大还丹服用后,只需七天就可升仙,会有天人来接。洞玄服药后次日即“忽觉身轻、齿发尽换”。边洞玄要求弟子好生修道,不要为人间俗事所牵绊。七日后,弟子往见洞玄问询,但听天有异象、闻空中有人语。洞去出门便乘紫云飞升,刺史源复和数万多老百姓都遥瞻礼。
唐玄宗梦遇边洞玄。《集仙录》记“大唐明皇居便殿,忽闻异香粉郁,有青童四人导一女道士,年可十六七,进曰:‘妾幽州女道士边洞玄也,今日得道升天,来辞陛下。’言讫,冉冉而去。乃诏所部,幽州亦驿奏与此符合。敕其观为登仙观,楼曰紫云楼,命校书郎王端敬之为碑,以纪其事。”
这时边洞玄已成仙。只是紫云观成登仙观,应为误。冀州成幽州是《集仙录》作者所为。王端撰手诏碑文虽已亡佚,敕冀州刺史源复诏传承下来,故应以最早记录为准。至于《枣强县志》等记边洞玄得异人仙术成仙和《边洞玄慕道升仙》剧作,内容非纪实。
今王均乡边村村委会仍存《重修边仙寺碑记》,该碑是明万历二十一年立于边村村北紫云观内。《冀州志》曾质疑《枣强县志》记边洞玄修行于村紫云观是正确的,但否认边村有紫云观则是错误的。有此碑和村民相传为证。或边村紫云观建于边洞玄飞天后,明嘉靖六(1527年)曾重建。
我们应当承认有边洞玄其人,有其成仙冠道迹的层累缔造过程,有唐玄宗承认和李唐王朝崇道历史背景。认识史实与文学作品的正常差异,接受历史、杜绝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还原历史、认知历史、丰富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