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 镌刻人生——访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下)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 
兼顾绘画 
刻版业内的规矩是学徒三年零一个月出师,王文达十六岁成为画社学员,由于第一年主要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进入画社的第四个年头自己年满二十岁时才正式学成出师。 
在这四年的学徒经历中,王文达通过大量的刻版实操反复磨练专业技能,将师父传授的雕刻技法完整掌握,技艺水平日趋精进,成为画社新一代刻工中的杰出人才,只待日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将所学的刻版技法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艺风格和艺术面貌。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线版与墨线画稿 
对王文达来说,四年的学徒生涯,自己的思想活动并非没有起伏和波动。王文达自幼对绘画情有独钟,学习刻版之后依然对绘画这份爱好割舍不下,在日复一日沉闷枯燥的刻版练习之余,总不免掏出速写本画上几笔,或者在休息日约上其他学员到郊外练练写生。 
刻版工作练的是一门静功,需要做到心无旁骛,专心于一点,容不得一丝干扰,当绘画的爱好影响到刻版工作状态的时候,就会受到师父的批评,这时的王文达就要赶紧收拢心神,继续拿起刻刀进行艰苦的训练。 
不过,在他的内心中还是为自己的绘画爱好保留了一块空间,在其后的工作经历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天津新华夜大美术专业和天津美术学院绘画补习班进修,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和专业绘画水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在六十年的漫长工作生涯中,绘画成为了王文达在繁劳的工作之余唯一的调剂,这一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如今,王文达在绘画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画的牡丹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国画界享有一定的声誉。 
 
杨柳青木版年画线版(左图)与年画成品(右图) 
从另一个角度讲,不同门类的艺术本质上是互通的,绘画爱好在提高刻版专业水平方面对王文达助益良多。对此,王文达谈到了自己的理解:“正因为学过绘画,每当我在读年画画稿的时候才能用画国画的眼光来审视它的优缺点。 
中国画和年画二者都是以线条为主,线条的种类、好坏、质量都能看得出来。刻版工作实际上是对画稿的二度创作,我必须要了解线条的组织结构及其特质,它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对象,这些方面都需要在心里吃透了,刻出的线条才能达到我心目中理想的效果。对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能够多了解一点,就可以对自己的专业创作有所启发,也可以说是触类旁通吧。” 
 
木版水印 
出师以后,王文达作为技术骨干在画社木刻组继续从事刻版工作。木刻组的技术工序复杂,工作任务繁重,除制作杨柳青年画刻版外,还要为杨柳青画社的另一项出版物——木版水印画提供刻版。 
杨柳青年画的刻版制作以墨线版作为主版,再搭配少量的局部单色套版即可完成,套印之后需要对细部施加彩绘,堆金沥粉以增强色彩的丰富度,是“半印半画”的作品。 
 
木版水印刻板与木版水印印刷样 
木版水印技术则是用来精细复制名画或书法作品,运用传统的“饾版”工艺,套印到底,不做任何彩笔加工,逐笔逐色单独制版,完全利用木版依次多层叠印,体现原画笔墨的深浅浓淡,达到乱真的艺术效果。因而木版水印画的刻版工艺极为复杂琐细,一幅画作动辄需要刻制大大小小几十块套版。 
“这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我需要把它完全拆开,将每一个部件重新复制后,再去一件一件组合起来,恢复原来的样子。”王文达这样形容木版水印画的刻版工作。 
 
木版水印刻版 
同杨柳青年画刻版相比,木版水印画所需用的刻版数量会增加很多,刻版的手法和技术要求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对此,王文达解释说:“年画刻版以线造型,而木版水印画则是以面直接造型,是一种写意形式,体现在面块的颜色深浅浓淡上,在技法上除了线版雕刻技巧之外还需要加入‘崩’‘拉’等特殊处理手法,力求细节上精确无误,呈现出原画的神采和艺术效果。” 
木版水印画由于工艺复杂、质量要求严格,一般都是由画社勾描组、木工组、套印组等多部门的技术人员搭配专业画家合作完成,其印制的每一幅作品无论工笔、写意,还是书法作品都与原作神形酷肖,为现代印刷术所不能及。木版水印画是将传统雕版套印技术运用到极致的艺术珍品,杨柳青画社的木版水印技艺已被列为天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匠心传承 
在六十年的刻版生涯中,王文达将自己从上一代艺人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作为这门传统手工技艺的优秀传人,他也忠实地承担起为刻版事业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责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王文达开始负责画社木刻组的工作,从那时起,他就特别重视对年轻一代传承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几十年间,王文达先后培养出好几批学生弟子,这些弟子中有些如今已经成为画社的中年技术骨干,有些还是刚刚进入画社的大学毕业生。在2007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后,王文达更是将技艺传承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事业,至今仍坚持在工作一线继续为画社培养新生力量。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摄影:赵梵汐) 
在非遗传承的问题上,王文达谈到了自己的见解:“如今的年轻人在对待事业的态度上与我们那一代人不同,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期望值很高,有些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这份看似平常的工作,因此无法踏下心来长期坚持做同一件事。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不能强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坚持到底,我能做的是把我的所知所学、经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除此之外,我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用我对事业的这种坚持的态度逐步影响到他们,带领他们加深对传承重要性的理解。现在有个新名词叫做工匠精神,以我的理解,工匠精神就是一个人对事业的一种坚守不放弃的态度,我希望我传递给下一代的不仅仅是刻版技艺,更是一份坚持到底的匠心。” 
 
传承 
回顾自己六十年的刻版生涯,王文达并未太过看重自己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他谦称:“从最初迈进画社的门时我就从事刻版这件工作,没有太多宏伟的计划,几十年来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时间的积累中慢慢对杨柳青年画加强认识,逐步完善刻版技术,再尝试着学习一些新的事物,如此而已,就是这么平平淡淡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他这份淡然从容的平常心背后,是一份对事业执着和坚守的信念。质朴而坚韧,平淡但不寻常,或许就是这位老艺人最真实的人生写照。